宏都拉斯這個曾經引以為傲的水產出口國,在與台灣斷交後,白蝦出口量呈現雪崩式下跌,而台灣白蝦年消費市場高達近4萬噸,國產蝦量供不應求,價格雖高,但是「新鮮」卻是無可取代的優點,且仍有一定比例的消費者對活蝦有偏好,國產蝦的市場便是鎖定此類客群,讓白蝦價格在農曆年前仍持續看俏,也讓許多仍有白蝦池等待收成的蝦農高喊「百萬年終不是夢!」
白蝦相對泰國蝦而言,具有成長快速、養殖期間較短的優勢,加上屏東平均氣溫高,投入蝦苗後大約3~4個月即可達到上市體型,養殖蝦農發哥說,以現今市場需求,養殖到每台斤約30~40隻即可上市,現階段的池邊收購價,介於每台斤200~240元不等,以每分地平均收成1000斤計算,相當於每一甲地可以收成10000斤,平均收入可高達200萬元,但在極端氣候影響下,養殖戶面臨暴雨、缺水、高溫等挑戰,加上養殖魚塭疫病時有所聞,賺的仍是「看天吃飯」的辛苦錢。
傍晚時分,當一般人正準備休息的時候,卻有一組組車隊整裝待發,記者實際來到位於屏東潮州的養殖場,儘管天色漸暗、水溫僅約15度,但捕蝦大隊早已全副武裝準備收成,捕收前,養殖業者會先將養殖池部分池水排出,捕蝦老師傅會將蝦拖網、電瓶箱及電瓶浮拖入水中進行捕蝦作業,電蝦作業交由老經驗的師傅操控電流。
不到一會兒功夫,一簍簍活跳跳白蝦陸續上岸,瀝水並初步過磅秤重後,放入早已打好冰塊的活蝦運輸車內,讓蝦子保持在「凍眠」的狀態,可以在較長的運送時間內仍保持蝦的活力。上車後盤商手眼並用再次檢查挑出雜質、品質、賣相、生命力較差的蝦個體,結算完扣除籃重和水重的總重量後交付金額,隨即馬不停蹄分別運往北中南等地市場銷售。